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22、23页。
教学目标:
1、联系生活实际进一步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两位数减两位数减法的计算过程,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2、能够比较熟练、正确地计算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的减法,体验在生活中估算的必要性,算法多样化。
3、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设计 |
|
|
一、问题情景 1、出示购物情景图 二、提出问题 我买一件物品后,还剩20多元,猜猜可能买的是哪件物品? 三、解决问题 1、先让学生自己想想,然后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之内交流一下。再在全班交流自己的想法。 1、如果我有90元,买了2件物品,还剩30多元,猜猜我买的是什么? 2、在小组内讨论交流自己的看法。之后在全班汇报。 3、小组之内开展购物活动,自己提出问题,并在小组之内解决。 四、课堂练习 1、练一练1 先估计一下结果,在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24+43=80-34= 46+37=77-25= 27+69=64-46= 2、练一练第2、3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之后在进行全班交流。 3、练一练4 |
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活动情景,将数学寓于其中,很容易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将数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其联系自己的购物经验,展开思考、想象,研究解决问题。 拓展学生思维,进一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问题的提出个性化,问题的解决多样化,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将估算与计算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采用灵活的训练形式,激发学生练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巩固强化,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
教师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到商场购物吗?下面哪位同学想介绍一下这个小商场有哪些商品? 现在有一个叫聪聪的学生来到了商场,他手里拿着50元钱,买了一件物品,现在还剩20多元,猜猜聪聪买的可能是哪件物品? 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可能说出: 买了1本童话故事, 可能买了1个布娃娃, 可能买了1个书包。 与此同时,让学生说出自己猜的理由。 学生还可能说出买一个玩具汽车,如果出现教师引导学生买一个玩具汽出应该还剩20元,不是20多元,所以不对。 教师可以以参与者的身份,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提出问题。如果老师有90元,买了2件物品,还剩30多元,猜猜我买的是什么? 可能的答案有: 足球和文具盒、足球和彩笔、布娃娃和童话书、布娃娃和玩具汽车、布娃娃和书包、童话书和玩具汽车、童话书和书包等 先让学生进行估算,然后在进行计算,注意引导学生将计算与估算相对照,提高学生的计算和估算能力。 在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对有困难的学生要加以指导。 教师有针对性的对学生的计算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和评价,记录下学生计算的速度和准确率,及时汇总计算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找到问题的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