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10、11页。
教学目标:
i.
ii.
iii.
教学准备:课件或挂图、小棒
教学设计 |
设计意图 |
备课随笔 |
(1) (1) 要求:先摆3捆零6根小棒,再摆1捆零3根小棒。 (2) (3) (4) 二、自主探索、尝试解决。 1、引导学生用学具摆出结果,并说出自己的操作过程。 2、引导学生用竖式计算36+18= (3) ①汇报交流自己的计算方法和竖式格式。 ②辨析各种计算方法和相应的书写格式,进一步理解进位的道理和书写方法。 ③归纳笔算加法的方法,进行知识构建。 4、反馈练习,完成练一练第1题 5、用不同的方法计算36+18,体验算法多样化。 6、反馈练习,完成11页试一试三道题,进一步体会算法多样化。 三、综合练习,完成11页练一练第2题。小狗吃骨头。 |
不进位加法,是学习进位加法的前提和基础,引导学生从学具操作入手,提出用不进位加法解决的问题,使学生熟悉加法的计算方法,为学习进位加法打下基础。 加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操作的基础上列出算式,通过操作在思路和计算方法上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和孕伏。 在原来学习、操作的基础上引出新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究的欲望和兴趣。 通过直观操作,使学生直观感受单根的合在一起够10根,要捆成1捆再和整捆的合在一起,帮助学生直观感悟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的道理。 由于学生已经会用竖式计算不进位的加法,所以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利用以往的知识和经验,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操作,亲自尝试用竖式计算,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把解决问题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和班内交流汇报,教师引导学生真正的辨析各种方法,从而真正的理解笔算加法的计算方法。 在学生汇报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归纳,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笔算加法的方法。 及时地反馈练习帮助学生真正的掌握笔算加法的计算方法。 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思路和方法解决问题,体会算法多样化,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勇于探索,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设计不同形式的练习,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
教师谈话:同学们,我们一起来摆小棒,先听老师说要求,然后再摆。学生按照要求摆小棒。 学生操作结束后,教师提出:要求一共摆了多少根小棒,怎样解答? 引导学生大伙出解答思路和想法。 学生得出:3捆零6根是36根,1捆零3根是13根,求一共摆多少根,就是用36+13=39(根) 计算方法可能有:36+10+3=49 30+13+6=49 竖式 a) + b) 教师谈话:像这样的不进位的加法会用竖式来计算解答了如果改成:先摆3捆零6根小棒,再摆1捆零8根小棒。要求一共摆了多少根小棒?怎样列式? 引导学生操作后列出算式36+18= 教师: 用小棒摆一摆,结果是多少根,边摆边说清摆的过程。 引导学生说出: 在操作时,。 教师谈话:如果用竖式计算怎样计算36+18= 请大家列出竖式,尝试着算一算。教师引导学生把出现的各种情况板演在黑板上。学生可能会出现三种情况: 36 54 ① 教师引导学生交流汇报自己的计算方法和竖式的书写格式,针对学生中发现的各种各样的竖式,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计算方法和过程,并且结合实际操作体会进位加法应该怎样计算。 教师和学生一起分析几种竖式的写法:①对。注意让学生说清楚十位上的5是哪里来的?②不对,因为根据操作应该的54,竖式计算后得44,问题出在个位上6+8=14,把“1” 丢掉了,应该和十位上的3+1再加在一起就对了。③也不对,把十位上的3+1写在了百位上,应该和6+8=14进上来的1加在一起得5写在十位的下面。 在学生充分汇报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提问:我们在用竖式进行笔算加法的时候应该注意到哪些方面?先小组讨论交流在全班汇报。引导学生说出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各位满十向前一位进一1 教师出示练一练第1题,或直接打开书在书上完成,然后订正,交流想法。 教师谈话:36+18除了可以用竖式计算,还可以怎样算?引导学生先小组内交流再集中汇报 学生可能有多种算法:如 36+10=46 30+10=40 6+8=14 40+10=54 36+20=56 56-2=54 让学生充分的说出自己思考的计算方法的理由。 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然后汇报交流。 注意: 全班交流算法时,只要学生汇报的思路准确说得有道理就可以.丫丫的算法如学生说不出教师不要强求 引导学生看清题意,然后独立连线完成。全班订正。如有条件也可制成动画设计成有趣的游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