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云:“言之无文,行之不(bù)远”。因而中考复习时我(wǒ)们要精心设计指导方案,引导学生了解并掌握让作文的(de)语言生动形象起来的(de)一些技巧和(hé)方法,以提高学生的(de)语言素养,帮助学生逐步形成个性化的(de)语言风格,让学生享受作文,感受作文的(de)魅力,从而激发学生在中考考场上对祖国语言文字的(de)热爱之情。我(wǒ)个人认为,要想让考场作文的(de)语言“靓”起来,妙用修辞是最简单也最有效的(de)方式。本文试从以下几种常见的(de)修辞手法入手对中考作文语言的(de)复习加以小探。
一、比喻
比喻是最常见的(de)一种修辞方法。那么什么是比喻呢?我(wǒ)们首先要帮助学生搞清楚这个问题。比喻是用有相似之处的(de)一种事物来说明另一种事物的(de)修辞手法。比喻到底有谁什么作用呢?学生们很清楚,比喻具有描绘和(hé)说明的(de)作用,可以把事物描绘得(de)具体形象,生动感人;也可以把事物剖析得(de)清晰明白,便于理解。那么比喻这种修辞在中考作文中究竟怎样发挥自己独特的(de)作用呢?我(wǒ)们可以引导学生从下面示例中去获得(de)感知。
示例:
1、春之色为冷的(de)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de)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de)终极。(梁衡《夏感》)
赏析:这个句子把“春之色”、“秋之色”分别作比,把“春之色”比作碧波、嫩竹,把“秋之色”比作夕阳、红叶,生动形象可感,为写“夏感”作了很好的(de)铺垫。
2、骤雨一样,是急促的(de)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de)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de)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de)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de)风姿。(刘成章《安塞腰鼓》)
赏析:这个句子用比喻与排比连用的(de)句式,语势强劲豪迈,有着鲜明的(de)韵律感,就像安塞腰鼓的(de)鼓点声,铿锵有力。
3、红的(de)像火,粉的(de)像霞,白的(de)像雪。(朱自清《春》)
赏析:这个句子短而精粹,连用比喻与排比,写出了桃花、杏花、梨花的(de)不(bù)同特点,既具体又生动。
4、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de)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de)路;理想是路,引你(nǐ)走到黎明。(流沙河《理想》)
赏析:这个句子连用比喻、排比、顶针等多用修辞,总说理想的(de)意义,在语势上造成一种回环迭起的(de)气势,富于形象感、节奏感和(hé)音乐美。
5、人生就像一场旅行,不(bù)必在乎目的(de)地(de),在乎的(de)是沿途的(de)风景和(hé)看风景的(de)心情,让心灵去旅行。
赏析:把人生比作一场旅行,有新意。尤其难能可贵的(de)是后面的(de)句子“不(bù)必在乎目的(de)地(de),在乎的(de)是沿途的(de)风景和(hé)看风景的(de)心情,让心灵去旅行。”把抽象的(de)人生过程写得(de)具体生动有情!
6、水稻像高梁那么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籽粒像花生米那么大,我(wǒ)与几个助手坐在稻穗下面乘凉。(袁隆平描述他(tā)的(de)人生梦想)。
赏析:这段文字把杂家水稻之父袁隆平先生心中的(de)人生梦想写得(de)形象可感。把高产的(de)水稻的(de)高度、长度、体积分别比作高梁、扫把、花生米,让我(wǒ)们感觉杂家水稻就像一颗大树一样丰硕茂盛。
7、女人的(de)第一滴泪是珍珠,第二滴泪是水晶,第三滴泪是露珠,第四滴泪是自来水。——女人是水做的(de),不(bù)过也要珍惜水资源。
赏析:把女人的(de)泪水分别比作珍珠、水晶、露珠和(hé)眼泪,把女性那种多愁善感的(de)特征描绘的(de)惟妙惟肖,生动逼真。
8、当夜幕降临的(de)时候,整个城市都是繁弦急管,都是红灯绿酒。(张晓风《行道树》)
赏析:这个句子用“繁弦急管、红灯绿酒”(喻体)两个生动形象的(de)形容词表现了城市(本体)的(de)繁华,喧嚣,借以反衬行道树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de)精神,准确传神。
二、拟人
我(wǒ)们首先要让学生明白拟人是一种把“非人”的(de)物像“人格化”的(de)修辞方法,即把“非人”的(de)物像直接当作人来写,赋予他(tā)们人的(de)思想感情和(hé)动作行为。拟人可以使事物人格化,可以使语言生动形象,具有很强的(de)抒情性和(hé)感染力。
示例:
1、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bù)活泼热闹!(宗璞《紫藤萝瀑布》)
赏析:这个句子连用“挨、接、推、挤”四个表现人的(de)动作的(de)动词,十分准确生动地(de)写出了紫藤萝花开得(de)异常繁盛的(de)样子。
2、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de)脸红起来了。(朱自清《春》)
赏析:这个句子中的(de)“朗润、涨、红”三个词看似平常,细想却是极准确具体生动地(de)写出了春山换颜、春水涣涣、春阳艳艳的(de)特点。
3、每天夜晚,她都来到林中草地(de),或是无忧无虑地(de)嬉戏,或是心旷神怡地(de)赏月。(周国平《人生寓言·白兔和(hé)月亮》)
赏析:这个句子用了“无忧无虑、心旷神怡”两个拟人化的(de)词汇,写出了白兔赏月时特定的(de)心情,不(bù)仅生动形象,而且准确具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