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学生“多读多想,读通课文”
[04-27 23:29:19] 来源:http://www.huamaomi.com 小学生学习方法 阅读:9978次
概要:学生“多读多想”的要求是明确的,但教师如何引导“多读多想”呢?依据小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以及分析与综合、逐步到整体的原则,我将“多读多想,读通课文”按以下步骤进行引导。 第一步,多读。读是感知的基础,是理解的前提。只有读准了字音,读熟了课文,才有可能理解内容。小学生不认识的字较多,为防止囫囵吞枣,这一步要求不要太多,主要是借助工具书和生字注音读准字音,学会生字,在此基础上读熟课文。一般安排在课外预习,课前检查巩固。这一步实际上是初读课文,初步感知的过程。 第二步,多想。只有集中注意力。开动脑筋,才有可能把课文读通。怎样才知道学生是否多想呢?我的方法是:读一句想一句,读完一句说出你想到了什么;读完一段简述这段写了什么;想不懂的作上记号,置疑。一般安排在精读课文时。检查时先让学生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释疑。由于学生水平参差不齐,这就要求教师对差生能复述一些简单的句子多加鼓励,提高每个学生的想象积极性。这一步实际上是精读课文的过程,是置疑的过程,是感悟情感的过程。 第三步,边读边想,读通课文。这是多读、多想的综合和提高,也是读通课文的根本体现,更是训练阅读的最终目的。具体要求是:在读中想,想中读,把想到的有感情的读出来。检查时抽
如何引导学生“多读多想,读通课文”,http://www.huamaomi.com
读书是理解和运用的基础,是巩固知识的有效途径,是各种信息的主要来源。遵循小语大纲对阅读的要求,即教师千方百计给学生读书的机会,引导学生在一次又一次的读书中体会道理,揣摩语言文字的魅力,逐步提高对语言的感悟力,进而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培养爱美的情趣。可见,阅读是感知内容的过程,是感悟思想情感的过程,是陶冶情操的过程。这就决定了阅读教学的复杂性和长期性。叶圣陶老先生说:“语文课以说明书为目的,老师引导学生善于读,则功至伟。”可见阅读教学重在引导学生读。
如何引导学生阅读呢?“多读多想”是课标对学生阅读的明确要求,是各届教育工作者长期的工作总结,是阅读中不容置疑的一大法宝。因此,引导学生“多读多想”是阅读的重点。
课标虽然明确提出了“多读多想”的要求,语文教材中也编入了“多读多想”的训练项目,如第五册第二组课文后就有“多读多想,读通课文”的读写例话。对学生“多读多想”的要求是明确的,但教师如何引导“多读多想”呢?依据小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以及分析与综合、逐步到整体的原则,我将“多读多想,读通课文”按以下步骤进行引导。
第一步,多读。读是感知的基础,是理解的前提。只有读准了字音,读熟了课文,才有可能理解内容。小学生不认识的字较多,为防止囫囵吞枣,这一步要求不要太多,主要是借助工具书和生字注音读准字音,学会生字,在此基础上读熟课文。一般安排在课外预习,课前检查巩固。这一步实际上是初读课文,初步感知的过程。
第二步,多想。只有集中注意力。开动脑筋,才有可能把课文读通。怎样才知道学生是否多想呢?我的方法是:读一句想一句,读完一句说出你想到了什么;读完一段简述这段写了什么;想不懂的作上记号,置疑。一般安排在精读课文时。检查时先让学生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释疑。由于学生水平参差不齐,这就要求教师对差生能复述一些简单的句子多加鼓励,提高每个学生的想象积极性。这一步实际上是精读课文的过程,是置疑的过程,是感悟情感的过程。
第三步,边读边想,读通课文。这是多读、多想的综合和提高,也是读通课文的根本体现,更是训练阅读的最终目的。具体要求是:在读中想,想中读,把想到的有感情的读出来。检查时抽学生展示自己读得最好的句子,看是否读出了感情,读出的感情是否与课文的情感吻合。可采取先小组展示交流,后全班展示交流的方法。如读《爬天都峰》中“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吗?”要读出惊叹害怕的语气。这一步实践是进一步整体感悟思想感情,陶冶情操的过程。
以上三个步骤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紧密相关的,多读才能多想,多读多想才能实现边读边想。它们是依赖的关系,是层层提高的过程,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边读边想,读出感情,在读中感悟。
当然,由于阅读引导的长期性,要求教师对学生经过长期的常规训练后,学生才能养成“多读多想”的习惯,阅读能力才能提高,才能达到“边读边想”的阅读境界,“则功至伟”。
听课,听者必首先熟悉教学内容;说课,听者应结合课堂教学,这样听者方能深入了解说课者是否言之有物,有理有据。
标签:小学生学习方法,小学英语学习方法大全,中小学学习方法,教育范文 - 小学生学习方法